智能機器人賽道的發展一直備受各方關注。業內部分專家表示,近些年,智能機器人賽道投資日漸升溫,預計2025年我國智能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千億元,其中服務機器人、工業機器人賽道將涌現出多家規;砥髽I,迎來戰略機遇期。
持續拓深的工業藍海
為了繼續推動機器人產業持續健康發展,今年1月,工信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《“機器人+”應用行動實施方案》,要求到2025年,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年實現翻番。方案提出聚焦10大應用重點領域,突破100種以上機器人創新應用技術及解決方案,推廣200個以上具有較高技術水平、創新應用模式和顯著應用成效的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,打造一批“機器人+”應用標桿企業,開展“機器人+”應用創新實踐,形成全面推進機器人應用的濃厚氛圍。

機器人賽道的升溫,也帶來了資本持續注資。從投融資情況來看,2018年至2022年第三季度,機器人相關企業融資事件共計500起,融資總額近840億元。2023年2023年Q1,中國機器人行業融資事件共計55起,其中,單筆融資金額在近億元及以上級別的共計18起。從融資領域來看,服務機器人、機器視覺是2023年Q1中國機器人行業的融資熱門領域。
縱觀智能機器人產業鏈條,智能機器人產業鏈與傳統機器人產業鏈大致相似,上游核心部件除減速器、伺服電機、控制器、傳感器外,增加了體現算力水平的專用芯片。隨著機器人感知、決策、控制、交互能力升級,軟件系統與配套技術支持在產業鏈中占比加大。中游機器人本體是各種功能機器人的重要組成部分,承擔機器人執行命令和運動的任務,但礙于整機設計難度大與投入成本高昂,中小企業多關注軟件技術,并開始與系統集成商開展直接合作。
不斷攀升的產業機遇
“十三五”以來,我國機器人產業迎來高速發展期,產業體系逐步完善,產業鏈應變能力和協同發展能力持續提升。
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,2012-2021年,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消費量由2.6萬臺快速增長至27.1萬臺,累計增長9.4倍,年均增長30%。中國工業機器人消費量占全球總量的比重已超50%,202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44.3萬臺。隨著醫療、養老、教育等行業智能化需求的持續釋放,服務機器人產業規模也在快速擴張。2022年,我國服務機器人產量達645.8萬套。
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,人工智能、5G等新技術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,機器人跨行業跨領域的融合應用不斷增多,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持續涌現,給了相關創業企業更多的機會。
未來機器人行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:一是勞動市場催化使用需求:在勞動力人口下降以及人力成本上漲等因素的影響下,機器換人進程加速成為行業的長期增長邏輯。據Oxford Economics發布的報告顯示,預計未來10年,機器人將代替全球2000萬個制造業崗位,其中,中國占據世界工業機器人的五分之一,到2030年,中國將有1400萬機器人被投入使用。
二是下游市場倒逼產能擴充:穩增長政策將推動基建投資上升,行業下游應用領域拓展倒逼工業機器人市場持續擴容,更多人機協同的需求場景被發現激活,協作機器人將成為賽道焦點。三是技術變革助推國產化加速:當前,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,新一代信息技術、生物技術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,工業機器人產業迎來升級換代、跨越發展的窗口期。
最后
大江大河產大魚。
《“十四五”機器人產業規劃》發布后的第一個完整年度已經結束。盡管2022年疫情更頻繁地在各地爆發,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,但我國機器人產業仍然走過了不平凡的一年。不僅萬臺機器人俱樂部實現擴容,而且機器人出口取得突破,國產機器人產業突飛猛進。伴隨著行業大勢及政策紅利,國產機器人發展勢如破竹。在不確定的國際市場競爭態勢下,機器人賽道的廣闊前景是確定的,國產企業只有通過自身確定的努力去抵抗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,才能抓住機器人賽道確定性的機會。